潘世宬(1909-1994)长沙醴陵人,系清太子少保、护理两江总督李有棻外孙女。
著名病理生理学家、肿瘤专家,长期在长沙从事医学研究工作。1933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医学院。后在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工作。1938年来长沙任湘雅医学院教授。1946年赴美国,入耶鲁大学医院专校进修,1948年回国,任湘雅医学院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南医学院(后改名湖南医科大学)教授、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肿瘤教研室主任。1956年加入共产党。是全国病理学会名誉副理事长,湖南省肿瘤学会主任委员、民盟成员、省政协常委。1972年首次制成大白鼠鼻咽癌模型,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主持的鼻咽癌致癌机理研究获1984年卫生部科技成果奖。主编有《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分册。2004年9月被选为‘长沙名人’。
我从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奶奶去世。自奶奶于1949年解放前回国,以满腔热情投入新中国建设起,大半个世纪过去了!
经历了共和国最风雨飘摇的岁月,奶奶所承受的艰辛常人无法想象。多年以来,奶奶一直是家族的骄傲,是我们心中的丰碑!她将毕生心血全部并无私奉献给了新中国的医学事业。
如今,在海外大学同样从事研究并成果丰硕的姐姐发现了奶奶70年前在美国留学的发表,感概之下,写了下面这番话。回首和奶奶一起生活的岁月,想到奶奶的平生经历,不禁也让我泪下。
‘今天,十分惊喜地,我发现了3篇我奶奶于1948年(近70年)前发表在美国《癌症研究》期刊上的论文。那一年,她在耶鲁大学医学院以安娜富勒研究员的身份进行短期访问。’
在1949年返回中国后,我奶奶在湖南长沙的湖南医学院(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创立并领导了肿瘤研究室。她创建了中国自己的学术期刊 ,包括《癌症》和《病理生理学进展》,并担任主编。她培育和辅导了好几代充满抱负的未来的癌症研究人员。她将一生投入到寻找治疗癌症的方法,获得了无数的奖项和赞誉。
在我小的时候,我不怎么理解奶奶,因为她几乎从来没什么时间给家人。每个周末,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与研究生开会。最好笑的是,奶奶还不顾全家人的反对一定要将家里当时唯一的一台电视搬到她的办公室给研究生们放松时享用。现在,我自己也成为了一名研究人员,我不得不说,我真是佩服奶奶对科学的奉献以及她坚韧不拔的毅力(即使在最混乱和动荡的年代)。
奶奶离开我们已20来年,也许是年龄增长的原因吧,晚辈们似乎越来越能“走近”她老人家。奶奶的故事很多,我们孙辈几乎耳熟能详,比如:长沙解放了,奶奶辞别耶鲁赶回建设新中国,随身最重要的行李就是几只做研究用的纯白老鼠;冬日下大雪,半夜奶奶去办公室给老鼠生炉子;奶奶对自己带的博士生留学或出国深造非常关心,积极写推荐信(因为学术的名望,她的推荐信非常有用!),可她却不肯给自己的孩子写推荐信。.......奶奶以其白老鼠鼻咽癌模型获得1978年中国科学大会大奖,邓小平颁奖。晚辈们以前觉得奶奶心里只有科学,不顺人情,现在想来,我们或许只是无法站在她的高度而已。我的堂兄在转发此贴时,借泰戈尔的诗句向奶奶致意,这也是我们想表达的——“我把小小的礼物留给我所爱的人,大的礼物留给所有的人”。
萧波:(英文名Bo Sophia Xiao),生长于湖南长沙,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Sauder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博士, 现为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Shidler商学院信息技术管理系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际顶级期刊《管理信息系统季刊》(MISQ) 的副主编,《互联网研究》的副主编,《互联网研究》“共享经济” 特刊的客座编辑,《信息系统期刊》“个人数字化”特刊和“信息技术的黑暗面”特刊的客座副主编,《决策支持系统》“全渠道业务:机遇和挑战”特刊的客座编辑,《工业管理和数据库系统》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管理信息系统领域所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或分会)的联合主席。她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机交互,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信息技术的黑暗面,和健康信息系统。她的研究曾多次发表在《管理信息系统季刊》(MISQ),《信息系统研究》(ISR)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