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将入相,大名与曾李相参,岂知巨任独肩,勋业最高心最苦;
互市叩关,隐患非汉唐可比,太息老成不作,人材弥少事弥艰。
--李有棻挽左宗棠联
[作者简介]
李有棻(1842年-1907年),清代文人、官僚,与左宗棠同时。字芗垣,江西萍乡人。清同治十二年拔贡,官内阁中书,充任玉碟馆(修纂皇族族谱的专门机构)誊录,四年后分发湖南候补知府。候补期间,管理过督审局,提调过厘金局,才试署(代理)沅州知府。接着调湖北襄阳知府,在赴任途中改任安陆知府,接着升武昌知府,在任八年,以后逐级上升。先后做过广东高廉钦兵备道,陕西按察使、布政使(督办新甘转运局兼制造事宜),护理陕西巡抚,江西团练大臣,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兼署南洋通商大臣及两淮盐政,最后任江西铁路大臣,赏戴花翎头品顶戴,赠太子少保衔。创办陕西秦中书局和第一份官报《秦中书局汇报》、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南浔铁路等。清廉勤慎,操守清介,品端望重。有《武昌保甲事宜摘要》、《桑麻水利族学》、《湖南厘务汇纂》、《续通商条约成案汇编》等作留世。
[简注]
①曾李,曾国藩与李鸿章。②互市叩关,互市,指贸易往来,叩关,即攻打关门,贾谊《过秦论》:“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③太息,叹息。④老成:年高有德之人。⑤不作:即逝世。
[评析]
此为挽左宗棠联中最具见解的一副。上联一二句,言左氏出将入相,文治武功,与曾国藩、李鸿章不相上下,然而至此笔锋一转,“岂知巨任独肩,勋业最高心最苦”,原来左氏比曾李还有高出一筹的地方。显然,这是肯定左氏收复新疆失地之功。当时左氏出兵新疆,遭到李鸿章等大臣的反对、刁难,困难重重,但他力排众议,独当一面,率部远征,平定了新疆叛乱,维护了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这个不朽功绩,比起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义,以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其功过便不言自明了。联语作者当时不可能具备这种历史观点,但他肯定左氏“勋业最高”,实为精辟之远见。下联从分析时势着手,说明左宗棠的逝世,是国家的巨大损失。作者指出,当时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经济掠夺与军事侵略,国家危机四伏,远比汉唐末世严峻。这个时候,像左宗棠这样的优秀人才去世了,国运将更为艰难了。这一番议论和感慨可谓深刻。显然,作者已敏锐认识到,在西方列强的政治、军事、经济侵凌下,曾盛极一时的清朝已走上没落的不归路。所幸的还有像左宗棠这样的栋梁支撑着清朝摇摇欲坠的统治。如今,左氏、“曾李”这样人材一个个走了,清王朝的国祚也快到尽头了。左宗棠死于1885年,26年以后,在辛亥革命的怒潮中,清王朝终于覆灭了。
纵观这副对联,见解卓越,议论超群,分析时势、品评人物,切中肯綮,语言准确、精炼,感情深沉、悲凉,颇具艺术魅力。